作品演奏
巴赫十二平均律No.12 BWV.866

刘珈兰演奏巴赫作品现场
作品视频
作品文件:巴赫十二平均律No.12 BWV.866(见附件)
作品描述
作者介绍: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在音乐史上素有“音乐之父”的美称,对音乐领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首BWV866出自他的《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曲集》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巅峰,被誉为音乐上的“旧约圣经”。该作品集共24组,对应了24个调式和调性。每一组都由一首前奏曲和一首赋格组成。
BWV.866作品介绍:
前奏曲:整体风格生动活泼,速度较快,以和弦为基础展开,但用对位的手法来处理旋律。前部分采用分解和弦的方式和炫技风格的快速句型,左手的断奏形成了一条旋律线,右手用三十二分音符对主旋律进行填充。
后部分加入了厚重的和弦和单音音阶的跑动,在前部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形成一个小高潮,最后再回到分解和弦,与开头相呼应。该赋格共三声部,其主题带有舞曲风格和两个固定旋律,声部群始终保持透明而温柔地进行发展,具有轻快优美的特点。
演奏感悟
巴赫的音乐对我来说既严谨又充满灵性。练习这首《十二平均律No.12》的过程,像是在与三百多年前的大师对话。
前奏曲的快速段落需要高度的手指协调性,而赋格的三个声部则考验着我对音乐层次的理解。爸爸(刘昌浩)经常鼓励我,音乐不仅要演奏正确,更要传达情感。
希望通过这次演奏,能让大家感受到巴洛克音乐的魅力,也感谢北大上海校友会给我这个展示的机会。

刘珈兰
12岁
声乐九级、英皇八级
北大上海2002级政管院校友
刘昌浩之女
参展宣言
演奏者风采

钢琴演奏中

与父亲刘昌浩在一起
乐器类优秀作品专区
乐器是音乐的载体,指尖流淌的旋律传递着演奏者的情感与灵魂。本专区展示校友及家属们的器乐演奏作品,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华诞才韵·燕园情长
2025北京大学上海校友才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