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简介
诗译英法唯一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大师

许渊冲(1921-2021),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是目前中国唯一能在古典诗词和英法韵文之间进行互译的专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许渊冲先生毕生致力于中西文化互译工作,翻译了《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同时也将福楼拜、司汤达、莎士比亚等西方经典作家的作品翻译成中文。
"翻译是两种文化的竞赛,翻译家要在竞赛中胜过原作。"
—— 许渊冲
主要成就
2014年获得"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代表译作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等
边塞诗概述
雄浑壮阔的边疆画卷,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边塞诗多描写边塞风光、战争场面、征人思乡之情,风格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气概。
边塞诗代表诗人
- 王昌龄
- 王之涣
- 岑参
- 高适
- 李白
- 杜甫

边塞诗主要特点
- 题材广泛:涉及战争、风光、思乡、友谊等
- 风格雄浑:气势磅礴,充满阳刚之气
- 多用边塞意象:大漠、孤烟、长城、胡马等
- 情感丰富:爱国、思乡、壮志豪情交织
许渊冲边塞诗翻译艺术
在"三美论"指导下的创造性转化
意美为先
许渊冲认为翻译应以保留原文的意境美为首要目标。在翻译边塞诗时,他注重传达诗中蕴含的雄浑气势、爱国情怀和苍凉感,使英文读者能感受到原作的情感力量。
音美为本
针对诗歌的音乐性,许渊冲在翻译中注重节奏和韵律的再现。他采用英文诗歌的韵律形式,通过押韵和节奏安排,使译作读起来朗朗上口,保留原诗的音乐美。
形美为辅
在保持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许渊冲尽可能保留原诗的形式特点。对于对仗工整的唐诗,他会在英文中寻找对应的平行结构,使译作在形式上也能体现原诗的美感。
边塞诗翻译的难点与突破
主要翻译难点
- 文化意象的差异:如"单于""胡马"等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
- 诗歌形式的转换:唐诗的格律、对仗等特点难以在英文中直接再现
- 情感表达的差异:中文诗歌含蓄内敛,英文表达更为直接
- 典故与历史背景的传达:边塞诗中大量涉及历史事件和典故
许渊冲的解决之道
- 创造性转化: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采用英文读者熟悉的表达形式
- 韵律调整:根据英文诗歌特点,调整节奏和押韵方式
- 注释补充:对特定文化意象和历史背景进行必要的注释说明
- 意境优先:当形式与意境冲突时,优先保证意境的传达
经典译作赏析
许渊冲边塞诗翻译精选
王之涣《凉州词》
原文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许渊冲译文
A lonely town amid a myriad peaks.
Why should the Qiang flute complain of willows green?
Beyond the Jade Gate vernal wind never speaks.
翻译解析
许渊冲在翻译中保留了原诗的四行结构,通过"clouds"与"peaks"、"green"与"speaks"的押韵再现了原诗的韵律美。"春风不度玉门关"译为"Beyond the Jade Gate vernal wind never speaks",用拟人的手法传达了原诗的苍凉感和边疆的遥远。
王昌龄《出塞》
原文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许渊冲译文
The men who marched ten thousand miles are no more.
Were there a brave general like Flying General of yore,
No hostile steeds would e'er cross the阴山 shore.
翻译解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种互文结构在英文中难以直接再现,许渊冲译为"The moon still shines o'er the pass as of yore",通过"as of yore"(一如既往)传达了时间的延续感。"龙城飞将"译为"Flying General of yore",既保留了将军的形象,又通过注释补充了具体所指,兼顾了文学性和准确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原文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许渊冲译文
In the Tartar sky, snow flies in the eighth moon.
As if the vernal breeze had come over night,
A thousand trees of pear blossoms in full bloom.
翻译解析
许渊冲准确传达了原诗中"八月飞雪"的反常景象和"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绝妙比喻。"忽如一夜春风来"译为"As if the vernal breeze had come over night",保留了原诗的突然感和比喻的新鲜性,使英文读者能感受到边塞雪景的壮丽与诗人的想象力。
许渊冲翻译理念
从"三美论"到"竞赛论"
三美论
意美(Beauty in Meaning)
指译文要传达原文的意境和情感美,这是翻译的首要目标。在边塞诗翻译中,就是要让英文读者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苍凉、豪迈、思乡等情感。
音美(Beauty in Sound)
指译文要保持原诗的音韵美,包括节奏、韵律等。许渊冲在翻译诗歌时,会根据英文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押韵方式和节奏,使译文读起来富有音乐感。
形美(Beauty in Form)
指译文要尽量保持原诗的形式美,包括诗行的长短、对仗等。在可能的情况下,许渊冲会使英文译文在形式上与原诗相似,增强视觉美感。
竞赛论与优势论
竞赛论(Theory of Competition)
许渊冲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的竞赛,翻译家应当发挥译语的优势,使译文在某些方面超过原作,让读者感受到另一种语言的魅力。
优势论(Theory of Advantage)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优势,翻译的任务就是要在保持原作意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译语的优势,使译文既忠实于原作,又能在译语文化中焕发生命力。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艺术,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超越原文。"
—— 许渊冲
相关学术活动
探讨许渊冲翻译艺术的讲座与研讨会
许渊冲翻译思想国际研讨会
深入探讨许渊冲翻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分析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边塞诗翻译工作坊
以许渊冲译本为范例,探讨古典诗词翻译的技巧与方法,进行实践演练。
"三美论"与诗歌翻译
专题讲座,解析许渊冲"三美论"的内涵及其在诗歌翻译实践中的应用。